來自哥倫比亞大學醫(yī)學中心(CUMC)的研究者們發(fā)現(xiàn),高飽和脂肪酸飲食可增加內皮脂酶(EL)的水平。內皮脂酶是一種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的酶。相反,如果膳食中含大量的的ω-3多不飽和脂肪,則可降低這種酶的水平。這一發(fā)現(xiàn)奠定了飲食與動脈粥樣硬化之間的一種“新”的關聯(lián),并提示一種全新的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另外,該研究還可能有助于解釋為何2型糖尿病藥物羅格列酮(Avandia)的使用與心臟疾病有關。
這項研究是使用小鼠進行的,它于2012年10月4日在線發(fā)表于Atherosclerosis,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雜志上。
與其它內皮酯酶類似,EL也在血液脂蛋白(包括脂質和蛋白)代謝中發(fā)揮作用。EL于1999年被發(fā)現(xiàn),它由動脈內的巨噬細胞(白細胞的一種)及另外一些細胞釋放。研究顯示,EL水平升高與動脈粥樣硬化及炎癥反應有關。該研究的,來自CUMC的人類營養(yǎng)研究所主任、兒科學與流行病學教授、RobertR. Williams 營養(yǎng)教授RichardDeckelbaum博士說,但直到現(xiàn)在,對飲食中脂肪如何影響這種酶仍不清楚。
在這項研究里,研究者給一種對動脈粥樣硬化敏感的小鼠喂飼富含棕櫚酸(一種常見的飽和脂肪酸)或十二碳五烯酸(一種ω-3多不飽和脂肪,可見于魚油及其它食品中)的普通飲食。經過12周后,對小鼠的動脈進行檢測,了解其EL及炎癥因子的表達水平。喂飼飽和脂肪酸飲食的小鼠的動脈顯示出顯著的EL水平升高,且出現(xiàn)炎癥因子的不良改變;而喂飼多不飽和脂肪酸飲食的小鼠則出現(xiàn)EL水平的顯著下降及炎癥因子的有利改變。對體外培養(yǎng)的巨噬細胞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果。
“我們的研究顯示了一種富含飽和脂肪酸的西方飲食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新途徑,當然,這一發(fā)現(xiàn)仍需要在人群研究中進行證實,”Deckelbaum博士說,“這一發(fā)現(xiàn)也有可能解釋ω-3多不飽和脂肪可能會有一些心血管保護作用。”
研究者們還發(fā)現(xiàn),在細胞培養(yǎng)實驗里,暴露于飽和脂肪酸的巨噬細胞出現(xiàn)PPAR-gamma的表達升高,而后者是一種細胞信號分子,在調節(jié)脂質代謝和炎癥反應中發(fā)揮作用。這一升高現(xiàn)象在將細胞暴露于ω-3多不飽和脂肪后被阻斷。
“這些發(fā)現(xiàn)非常有趣,因為我們知道,糖尿病藥物羅格列酮(市場上Avandia為商品名出售)是一種強效的PPAR-gamma活化劑,它與心臟病發(fā)生風險有關,”Deckelbaum博士說,“因此我們提出假說,如果羅格列酮能活化PPAR-gamma,那么它就也能活化EL,而這就可解釋其對心臟產生影響的原因。”
事實上,當將巨噬細胞暴露于羅格列酮時,EL表達水平急劇上升。而將細胞暴露于ω-3多不飽和脂肪后這一上升情況得到了阻斷。“這提示,羅格列酮除了會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外,還會通過增加EL量而導致動脈炎癥反應的發(fā)生風險增加,”Deckelbaum博士說,“EL除了具有增加動脈炎癥反應的能力外,還可增加低密度脂蛋白錨定在細胞表面的能力,而這可能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在冠狀動脈上的沉積。”
自從2010年發(fā)現(xiàn)Avandia與心臟病發(fā)生有關后,該藥已被嚴格限制使用。